


俄乌冲突正愈演愈烈,乌克兰媒体突然爆料称,谷歌地图服务18日开始以最大分辨率提供俄罗斯所有军事和战略设施的卫星图像,包括各种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指挥所、秘密靶场,等等。但谷歌公司很快否认了该说法,并表示没有改变审核俄罗斯卫星图像的方式。有美媒说,那些图像过去就能在谷歌地图上看到。
坦率讲,即使这一爆料是真的,对俄乌局势的影响也是微乎其微,今天的军事卫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许多大型军用设施原本就是透明的,无需谷歌提供“额外技术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跨国巨头扮演的角色愈发明显。据美国媒体统计,俄乌冲突以来,除了埃克森美孚这种大型能源公司以及波音等航空巨头,苹果、微软、英特尔、推特等科技巨头也纷纷下场,以不同形式参与对俄施压。
“让政治的归政治,让商业的归商业”,这句话在过去被很多人当成“美国价值”的一层迷人面纱。它或许是一种理想状态,但现实却要骨感得多。从这次跨国企业的选择中,我们看到了一幅泾渭分明的图景——美国的跨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与美国政府保持了高度一致。但不能说,这些跨国企业就甘心沦为华盛顿的政治工具,更准确地说,它们之间正在形成一种“政治捆绑”关系,当然成因是多方面的。
近年来,一些美国跨国企业高管表现出了对地缘政治的浓厚兴趣,频繁爆出“越界”言行。或许是在商业和技术领域的成功,强化了他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自信,当然也不排除商业利益的考虑。比如俄乌冲突发生后,谷歌公司对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限制行动,谷歌翻译程序一度建议将“亲爱的俄罗斯人”改成“死去的俄罗斯人”。显而易见,这些并不会对俄乌局势产生多大影响,它在很大程度上展示的是一种政治姿态,以期通过“选边站”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
在华盛顿日益强调竞争与对抗的背景下,尽管一些跨国公司在大国博弈中艰难地试图避免“选边站”,但它们已经被华盛顿视为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理想工具。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就曾经毫不隐晦地表示:“如果大型科技公司对美国国防部置之不理,那么美国将陷入困境。”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平台的规则,总是有利于给“非民主国家”的国内政治动荡添把火,甚至与“颜色革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次俄乌冲突,美西方跨国企业主动或被动卷入的规模和深度可谓前所未有。美国大兵虽然没有派驻到乌克兰的战场上,但华盛顿像八爪鱼一样在不同维度挥舞着自己的触手,全方位地对战事施加影响。从军事上的武器输出和情报共享,到经济上长长的制裁阵线,再到舆论上的信息战和心理战攻势,跨国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华盛顿可以永远无限制地调动这些资源,因为这种做法本质上是在开经济全球化的倒车。强行过度消耗这些跨国企业,让它们从推动全球化的经济主力,变成分裂世界的政治“帮凶”,损害的不仅是跨国企业长远利益,也将对美国自身形成巨大反噬。
来源:环球时报社评
1 转载本站原创信息,请标注"来源:星空门户"字样。敬告转载者,如果未标注或标注为非本站名称,本站保留追究其相关责任的权利。
2 如果您认为本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通过《星空门户侵权投诉指引》与我们取得联系。
3 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我们将保留相关证据移交公安部门。
4 本站某些文章具有时效性,若文章内容或图片资源有错误或已失效,请在文章下方留言或联系我们。
5 本站对本站链接到的第三方网站不负任何责任,对用户通过本站链接访问的第三方网站可能产生的后果亦不负任何责任。
暂无评论内容